close
我舉【貧窮的富裕】這本書內容概說和讀書心得思考方向給你參考,請勿照抄,以免失去解答者提供資訊的意義,謝謝您。
1)內容簡介:
最近台灣人非常關心「一個台灣、兩個世界」的貧窮差距的問題。其實隨著整個全球化的開始,世界的貧富差距也變得日益懸殊。
這本【貧窮的富裕】一書描述了以馬內利修女(Soeur Emmanulle)三十多年來,在世界各地與窮人站在一起,充滿喜樂、挫敗以及質疑的戰鬥旅程。她也發現,追尋物質慾望的本質,是一場巨大的幻影。
我引述本書中的一段話:「這是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弔詭問題:住在開羅貧民窟的拾荒者,他們一無所有,卻總是笑容滿面;在我們富裕的歐洲,批評、責難則是司空見慣之事,我們甚至忘了最簡單的活著的喜悅。」聽眾朋友們也想想這是不是也是您的寫照,台灣的寫照?貧窮可能也是一種富裕的泉源?富裕的貧窮,貧窮的富裕…… 以馬內利修女透過本書為這個矛盾的論點提供意義。
以馬內利修女在本書裡最特出的,乃是把「貧窮的富裕」和「富裕的貧窮」這兩個弔詭的問題做了相當雄辯的討論,並捏出了一種新的分享價值觀和對貧窮者應當尊重的新認知。也就是說,她在本書裡真正在做的乃是用新的可實踐價值來重新定義人道主義。她認為貪得、逐利、相互剝削的價值,縱使能帶來財富,但也不能帶來幸福,只有透過分享與尊重,人的意義能被完成,真正的幸福也始能完成。她在書裡特別指出,許多從事貧窮援助的人道主義者經常自我中心和自以為是,在從事人道工作時卻違背了人道的第一原則「尊重」。
人道主義的光輝在我們這個時代早已日益稀薄變淡,到了國家層次,這種人道精神更是趨於倒退,從一九九○到二○○○年,富國援助窮國的金額整整少了一倍。在這樣的時刻,以馬內利修女重新想出濟貧愛人的哲學,認為只有如此,始能滿足人心,讓疏離自私並陷在「富裕的窮困」中的人,能重獲心靈的富裕與安樂,這才是滿足神心的道路。她的這些見解,或許才是今日最需要的價值觀吧!
這本【貧窮的富裕】 由心靈工坊出版 我高度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,身在富裕中的台灣的人,能真正活出富裕中的富裕。
最近台灣人非常關心「一個台灣、兩個世界」的貧窮差距的問題。其實隨著整個全球化的開始,世界的貧富差距也變得日益懸殊。
這本【貧窮的富裕】一書描述了以馬內利修女(Soeur Emmanulle)三十多年來,在世界各地與窮人站在一起,充滿喜樂、挫敗以及質疑的戰鬥旅程。她也發現,追尋物質慾望的本質,是一場巨大的幻影。
我引述本書中的一段話:「這是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弔詭問題:住在開羅貧民窟的拾荒者,他們一無所有,卻總是笑容滿面;在我們富裕的歐洲,批評、責難則是司空見慣之事,我們甚至忘了最簡單的活著的喜悅。」聽眾朋友們也想想這是不是也是您的寫照,台灣的寫照?貧窮可能也是一種富裕的泉源?富裕的貧窮,貧窮的富裕…… 以馬內利修女透過本書為這個矛盾的論點提供意義。
以馬內利修女在本書裡最特出的,乃是把「貧窮的富裕」和「富裕的貧窮」這兩個弔詭的問題做了相當雄辯的討論,並捏出了一種新的分享價值觀和對貧窮者應當尊重的新認知。也就是說,她在本書裡真正在做的乃是用新的可實踐價值來重新定義人道主義。她認為貪得、逐利、相互剝削的價值,縱使能帶來財富,但也不能帶來幸福,只有透過分享與尊重,人的意義能被完成,真正的幸福也始能完成。她在書裡特別指出,許多從事貧窮援助的人道主義者經常自我中心和自以為是,在從事人道工作時卻違背了人道的第一原則「尊重」。
人道主義的光輝在我們這個時代早已日益稀薄變淡,到了國家層次,這種人道精神更是趨於倒退,從一九九○到二○○○年,富國援助窮國的金額整整少了一倍。在這樣的時刻,以馬內利修女重新想出濟貧愛人的哲學,認為只有如此,始能滿足人心,讓疏離自私並陷在「富裕的窮困」中的人,能重獲心靈的富裕與安樂,這才是滿足神心的道路。她的這些見解,或許才是今日最需要的價值觀吧!
這本【貧窮的富裕】 由心靈工坊出版 我高度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,身在富裕中的台灣的人,能真正活出富裕中的富裕。
2)感言:
以馬內利修女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修女,她曾經以四十年之久,在土耳其、突尼西亞和埃及等地教授文學,但是她也從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九三年期間,一直在埃及和窮人生活在一起。
在這本書裡,以馬內利修女對貧窮提出了很多發人省思的看法,比方說,她在書中曾經指出很多使窮人愈來愈窮的原因:跨國公司使窮國的小企業無立足之地,西方國家控制了世界上農作物的價格,落後國家大量購買先進國家的武器,落後國家的貪污無能,貧窮國家因為種族、宗教問題所引起的戰爭等等,這些事情,都使得貧窮問題揮之不去。
這本書除了討論如何消滅貧困以外,還提出了一個主張:就是人不妨放棄富裕而自私的生活,過著一種貧困但是想到別人的生活。的確,我們有不少有錢的人,但是她們快樂嗎?通常這些百萬富翁也常常是心靈非常空虛的人。以馬內利修女在這本書中,舉出了好多例子,從這些例子中,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富有的人,實際上心靈是非常空虛的,幸運的是,她們有時肯放棄那種富裕的生活,而全心幫助世界上的窮人,於是過得快樂多了!
其實,那些富有的人之所以過得快樂,決不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富裕的生活,而是因為他們不再只想到自己,而是將自己的經歷全部放到了窮人的福利上,一旦一個人將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麼重,而關心那些沒有比他幸福的人,他就自然會快樂得多。
人類中有如此多的窮人,從任何角度來看,都是一件羞恥的事,而貧困揮之不去,最大的原因在於富有國家的人多數是管不了這些窮人了,這才是一切問題之所在。以馬內利修女的這本書,應該使我們有所覺醒,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事窮人,而且是非常窮的人。如果我們對這些窮人沒有什麼愛心、沒有什麼關心,窮人是不會從地球上消失的。
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嗎?我們無從知道,但我們也都知道,未來世界變好或是變壞,仍然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,如果我們比較慷慨一些、比較關心世界上的弱勢團體,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好,而這本書還告訴我們另一個訊息:一旦我們有更多的愛心,我們也會變得更加快樂。(本文作者/暨南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李家同)
在這本書裡,以馬內利修女對貧窮提出了很多發人省思的看法,比方說,她在書中曾經指出很多使窮人愈來愈窮的原因:跨國公司使窮國的小企業無立足之地,西方國家控制了世界上農作物的價格,落後國家大量購買先進國家的武器,落後國家的貪污無能,貧窮國家因為種族、宗教問題所引起的戰爭等等,這些事情,都使得貧窮問題揮之不去。
這本書除了討論如何消滅貧困以外,還提出了一個主張:就是人不妨放棄富裕而自私的生活,過著一種貧困但是想到別人的生活。的確,我們有不少有錢的人,但是她們快樂嗎?通常這些百萬富翁也常常是心靈非常空虛的人。以馬內利修女在這本書中,舉出了好多例子,從這些例子中,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富有的人,實際上心靈是非常空虛的,幸運的是,她們有時肯放棄那種富裕的生活,而全心幫助世界上的窮人,於是過得快樂多了!
其實,那些富有的人之所以過得快樂,決不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富裕的生活,而是因為他們不再只想到自己,而是將自己的經歷全部放到了窮人的福利上,一旦一個人將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麼重,而關心那些沒有比他幸福的人,他就自然會快樂得多。
人類中有如此多的窮人,從任何角度來看,都是一件羞恥的事,而貧困揮之不去,最大的原因在於富有國家的人多數是管不了這些窮人了,這才是一切問題之所在。以馬內利修女的這本書,應該使我們有所覺醒,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事窮人,而且是非常窮的人。如果我們對這些窮人沒有什麼愛心、沒有什麼關心,窮人是不會從地球上消失的。
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嗎?我們無從知道,但我們也都知道,未來世界變好或是變壞,仍然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,如果我們比較慷慨一些、比較關心世界上的弱勢團體,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好,而這本書還告訴我們另一個訊息:一旦我們有更多的愛心,我們也會變得更加快樂。(本文作者/暨南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李家同)
全站熱搜